在大家的关注之下,由易中天担任编剧的动画片《三国的星空》终于在国庆期间上映啦。
如今,国庆档的新上映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基本都出来了,《三国的星空》和《毕正明》都拿到了7.5分,齐头并进,成为这个假期口碑最好的新片。
易中天这版《三国》,在制作上真是处处都体现出用心良苦,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细节的展现上,更让人觉得震撼。
这一点,早就有网友提前感叹过了。
在《三国的星空》里,人物的打扮可不只是随便穿穿而已,每一种色彩、每一种样式都藏着不少门道,暗示着角色的身份、性格还有未来的走向。
一、袁绍:中国紫下的尊贵与矜傲
袁绍刚一出场,就穿了一件“中国紫”的长袍,里面搭着玄色的衬衣,里头的领子最高,外面的领子慢慢变低,给人一种由上到下的层次感,显得特别尊贵。
中国紫是最早由人工调制出来的颜色,追溯起来可以到战国时代,比丝绸之路的盛行还要早几百年呢。
中国古代的工匠会把矿石原料放进千度高温的窑中,还用到铅作为助熔剂,经过一番复杂工艺,才炼出这抹紫色。这工艺相当困难,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紫色就被看成是象征尊贵的颜色啦。
成语“紫绶金章”指的是,按汉代的规矩,丞相会佩戴“金印紫绶”。那“金章”是金制的官印,而“绶”是用丝制成的挂印带,颜色是紫色的。
在东汉时期,黑色、红色、绿色和白色这几种颜色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。
尤其是玄色,在汉初时期被认为是最为尊贵的颜色,多穿黑色衣服时还喜欢搭配紫色的丝织品来装饰。
袁绍来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,穿着紫色和黑色相配的衣服,显得格外高贵庄重,也衬托出他的显赫家世。
这也隐隐透露出他心里那份骄傲自得的情绪。
电影里,袁绍问谋士许攸,是因为他想搞清楚自己带的是伦巾还是峨冠,毕竟这关系到他的身份和面子。
纶巾呢,是中国古时候用丝带编织出来的一种软软的头巾,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,当时主要是平民用的头饰,后来慢慢被贵族和名士们喜欢上了。
诸葛亮、周瑜、袁绍这些人戴过的纶巾,也就让它变成了身份的象征,从东汉末到魏晋时期,这风潮可是挺盛的。
就是说,纶巾其实就是缠在发髻上的那条青色丝带,不用簪子啥的固定。
峨冠指的就是那种高高的冠冕,专门用来形容古时候士大夫戴的那种高冠帽。
许攸说,戴伦巾,洒脱风雅;袁绍却选了那顶峨冠。
许攸连夸,峨冠博带,显得汉官的威仪十足。
这里面其实藏着两个意思,一是峨冠除了实在的束发作用,还代表着明晰的尊卑和贵贱的文化象征,用它比伦巾带冠更能体现自己的气派。
其实袁绍心里早就打定主意要穿什么戴什么了,但偏偏还要问谋士许攸,实际上这是展现他傲慢性格的一面。不光是不听别人的意见,自己定主意,还想着压别人一头,借此彰显自己的聪明和威望。
后来,他还吩咐许攸一定要穿圆领,不让他穿方领。就是说这个意思吧,就连谋士的打扮他都要操心,真挺霸道的。
怪不得后来许攸就跟他划清了界儿。
穿着紫色衣裳,头顶冠冕,除了彰显尊贵之外,也暗藏着一份自傲,这跟袁绍眉宇间流露出的傲气不谋而合。
他那种自尊让他对人总是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,特别是在比他小两岁的曹操面前更是如此,不过,也因此忽视了曹操的实力和聪明,埋下了日后败局的隐患。
二、曹操:棕黄衣,接地气的朴素
三国时期的服饰大多是在汉代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背景还夹杂着战乱的因素。平常用的衣料主要是麻、葛和丝绸。财力雄厚和地位高的人,比如贵族或者那些不做农活的角色,穿的基本都是丝绸,衣服上还会绣有细密的花纹或者暗纹点缀,比如袁绍那样的。
相比之下,百姓的衣着颜色就没那么丰富,主要选用茶褐、黄棕、棕色和灰色这些,看着比较素雅。
电影里曹操的穿着基本上就是黄棕色为主,这可不是随意搭配的。
虽然曹操的出身不算特别低微,但也没有袁绍那样显赫的家族背景,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拼搏和机智,一步步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。
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,曹操在和董联军袁绍的营里,穿着简朴的黄棕色粗布衣服,身上还披着盔甲,这和周围那些穿得光鲜亮丽的贵族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在古时候,黄棕色经常和土地扯上关系呢,象征着朴素、踏实,这也反映了早期曹操那种实在、靠谱的性格。
再说了,平头百姓都穿麻葛粗布衣裳,脖子上的麻线久了摩擦变毛球,要是不仔细瞧,其实根本注意不到。
正是这个小细节,展现了曹操在陈留推广屯田政策,养精蓄锐、扎根民间的实际做法。跟喜好奢华、讲排场的袁绍相比,简直天差地别。
后来曹操在陈留起兵讨董,身上的黄色衣裳仿佛成了战旗,象征着他出身乡野、没有什么显赫背景的将领。
三、刘协:红色玉佩下的末代帝王
刘协作为汉献帝,穿着的那身红袍,自然就代表了皇上的尊贵气派。
在古时候,红色一直象征皇权,意味着威望、庄重和最高的地位。袁绍封为邺侯之后,自称“孤”,也穿上了红袍。
电影里,刘协穿红袍的镜头不算多,但每次出现都令人记忆深刻。
和穿着相比,刘协每次亮相时必带的那份玉质饰物,才是真正显示他与众不同的关键物件。尤其是他挂着的玉佩,工艺精细到极点,充分展现了皇帝的至尊尊贵。
这块玉佩的款式借鉴了淄博市博物馆藏的战国时期的组玉佩,以及南越王博物院藏的南越文王墓主人组玉佩。
身为大汉天子,刘协每次亮相都少不了带着玉佩,毕竟古代皇帝戴的玉佩,可是身份和权威的象征。
玉佩的材质、外形和花纹设,都是皇帝身份和威信的象征。
像璧佩呀,就是古时候皇帝最常带的一种玉佩,整体是个圆形,中间还打了个孔。这个璧佩呢,代表着天圆地方的意思,也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统治权。
“玉带钩”起源于战国时代,是用在腰带上的一种装饰品,主要用来扣紧腰带,所以人们就叫它“带钩”。
电影中刘协佩戴的玉带钩,灵感来自于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。
这些玉器饰品不仅代表了他的高贵身份,也默默见证了他孤寂的命运。
那玉佩摆得真是精致得不得了,绝无仅有,像是一堵墙,把他和外面的人世界挡开了,让他和普通人生活距离拉得远远的,也让他失去了自由和快活的时光。
当然,关于细节这一块,这部《三国的星空》处理得特别到位,真是让人印象深刻,值得一看。
配资炒股平台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